【杭州日报】让乡村“遇见”自己更好的样子

2025/05/06   来源:杭州日报

邵琦在“会稽山藏酒洞”为游客讲解

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传统热门景区持续火爆的同时,“反向旅游”也成为一种新趋势,不少游客选择前往小众、有特色的“宝藏目的地”。在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竹田头村,由闲置防空洞改造而成的“会稽山藏酒洞”迅速走红,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。

“我们与本地企业联手,将它改造成了兼具人防教育、新材料展示、农特产品陈列、奇幻探险等功能的藏酒洞。项目一期‘五一’期间正式对外营业。”派驻到稽东镇的绍兴市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、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邵琦介绍,“保有乡村原有的肌理,让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辨识度。在我看来,文化特派员的作用,就是让乡村‘遇见’自己更好的样子。”

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乡村发展

去年6月,邵琦来到稽东镇,紧密联系车头村和竹田头村,并串联稽东镇全域,策划文化类建设项目。

对于自己联系的乡村,邵琦并不陌生。在成为文化特派员的前一年,他就已经是竹田头村的驻村艺术家了,并有多年科技特派员的驻村经验。

从发展的视角看乡村,乡村便是一座宝库,而文化特派员就是“淘宝”人。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挖掘乡村特有的文化基因,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乡村发展。“会稽山藏酒洞”的打造就是个例子。

“会稽山藏酒洞”项目整合了多方资源,引进了浙江省通用砂浆研究院对洞内进行了技术处理,并导入了“海绵城市”的建设技术,改变了防空洞原来阴暗潮湿的状况,始终保持干爽舒适的环境。同时,当地结合产业特色与区域文化品牌,引进了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,目前已在洞内储存了800多坛酒,还在洞内设置了灯光秀等娱乐项目。

“车头村是‘打响解放绍兴第一枪’的地方,竹田头村则有‘富民书记’商阿大事迹陈列馆和防空洞,新上王村有网红水杉林。整体设计上,我们以文化牵线,用红色基因打通车头村和竹田头村,再依托自然景观连接至新上王村,结合雪窦岭和千年香榧林等景点,着重在农文旅融合上做文章。”邵琦说,目前,已经将整个雪窦岭景区串点成线,“景区入口是商阿大事迹陈列馆,再往内是作为游步道服务配套的亲子徒步俱乐部及悬崖咖啡厅等。原来这里每年的游客量大约是10万人次,改造项目陆续上新后,每年游客量超过了30万人次。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变化。”

让村民们看到生活的另一种样子

文化特派员不仅给乡村面貌带来了改变,也在潜移默化中革新着农民群众的发展观念,让他们看到了共建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和生活的另一种样子。

在成为文化特派员后,邵琦立马着手做的另一件事是组建一支由各级文化特派员、高校师生、科研机构、公益组织多方跨界组成的“文化特派员团队”,并创建了“跟着文化特派员看乡村”等品牌活动,携手强村公司成立了文化特派员驿站。今年初,邵琦就带着这支团队的志愿者走进车头村,开展“遇见‘80后’,留住银龄记忆”数字乡村建设活动,为车头村56位老人拍摄肖像和视频,还计划将此作为乡村记忆素材,由老人们来讲述稽东故事。

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乡村,带来的不仅是艺术作品、艺术活动,更是资源的集聚。目前,稽东镇的文化特派员团队正在探索组织优秀的供应链企业加盟,由校方搭建“线上定制网站”并开展乡村好物推荐,未来将利用大龙农贸市场的区位优势,试点推广稽东镇的特色农产品。而雪窦岭的山脚下,一个由6名在绍博士入驻的博士工作站已投入使用,这将成为稽东发展的乡村智库。

文化特派员的到来,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,村子变得越来越美,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。

“引进一个好的项目,再形成一个好的业态,乡村自然就有了发展。”邵琦说,所有项目的收益都是与强村公司共享分红的,“随着游客的涌入,光停车单项收入,村集体就能有将近30万元的分红。我们还引入了很多在绍大学生来到乡村,成为各项业态的‘主理人’,从最初的‘输血’,变成能自我‘造血’。”

网址链接:https://hzdaily.hangzhou.com.cn/hzrb/2025/05/06/article_detail_1_20250506A0612.html

(原载2025年5月6日《杭州日报》A06版)